九鼎艺术的由来
    相传,九鼎是夏禹治水成功后铸成的。当时天下分为九州,即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九州。夏禹治水成功后,他利用九州进贡得来的金属,铸造了九个鼎,将勘测所认识的这些地理状况,按九州划分,分别铭刻在九个鼎上,象征九州,各部落首领必须向联盟首领禹进贡,各部落首领每次进贡时还必须朝拜九鼎,九鼎当时是国家政权的象征,夏、商、周各代帝王将它作为传国之宝,十分珍视。这就是"九鼎之尊"的来历。“九鼎艺术 ”寓意为“九州艺术”——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、是“鼎”级艺术的写照,是艺术领域的风向标,是行业领域的倡导者。 “九鼎艺术”——寓意为全国至高无上的艺术!
 
    书画评论文章
 
浑朴厚重 随意率真——记著名画家方坤先生

发布时间:2009-12-19
当今对山水画的品评,多从笔墨入手。然而,从来笔墨之探奇,必系山川之写照。贵州气候温润,多高山大川,景色壮丽。然由于地处西南高原,云遮雾罩,黔地又常常给人以某种神秘感。地气夺人,笔夺地气。著名画家方坤先生生长于斯,长期的潜移默化,孕育出独特的审美情趣。
方坤   1953年8月生,贵州金沙人,大学学历。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贵州省文联委员,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理事;六盘水市五、六届人大常委、市文联副主席、美协主席。
从事中国画创作近三十年,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;曾先后在贵州国画院,南京艺术学院、浦江美术馆、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、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。近百件作品分别在《美术》、《美术观察》、《美术研究》、《江苏画刊》、《中国书画报》、《美术报》等全国性专业报刊发表,并有专版评介。入编大型画集二十余部,出版有《方坤山水画作品集》、《美术家方坤》等个人画集。
方坤居黔中,出生于书香世家,家风崇尚斯文,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。有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底。好读书、尤好读史。他从小就喜欢绘画,但他学画却起步较晚,原因是众所周知的,他青少年时期也曾经历过很多坎坷和磨难,直到文革结束恢复高考,他才有幸进入大学,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。严格说来,他学画是在参加工作以后。奇怪的是,他学画跟其他画家不一样,他是先学史后学画。先是对画史产生兴趣,举凡中国美术史、中国绘画史、绘画美学史等方面的专著他读了许多。
由于方坤对传统的理解,使他在选择传统时便很主动,在众多传统派大师中他选择了黄宾虹,并一头扎进去就是十几年。这十几年中,他对黄宾虹的研究是全方位的,他说黄宾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绘画方面,而他的治学精神、学术思想、美学观念、人生态度等都堪称一代风范。八十年代初,那时黄宾虹热在我国画坛尚未形成,可见他的起点是很高的。选择黄宾虹这条路是很难的,所以他走了十多年。
写意之“意”是不拘泥于某一成法,不受制于某一物象的内心自由自然之意,方坤虽私淑黄宾虹,但并不刻守黄宾虹,他更为喜爱山水之真境,常常即景而写,在真山真水中领悟笔墨之道。他说,他的每一幅画都有写生的影子,画之前并没有成法。成法是一个画家成功之路上一个不可少的津梁,但又是画家努力超越的对象,解决这个问题,关键在于画家以何心态看待成法。石涛追求“我用我法”,要破“法障”,方坤之法来自他的心性和他的山川,他不愿让他的心性之意没有为法所障,于是身即山川,即景而写,以求心手双畅。若为成法所拘,画画就是写“法”而非写意了。同时,写意之意还要破除物障,不让意受到物的外形的牵绊。方坤虽常即景而写,但他重于领会自然山水所浮现的生命韵律,应于物而感于心。
方坤的山水通常是笔墨与色彩并用,他习惯使用浅绛与花青来绘树石,信笔清扫,渲晕适度,清秀无痕。因此,色不掩墨,墨不碍色,两者相得益彰。在多次游历黔地的写生过程里,那些刻下了历史年轮并且带着强烈的地域文化个性的茅亭古阁,那些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的村舍民居,都给画家以特别的启发,它们往往成为方坤作品中的点睛之笔。在其画境中,山峦秀润,林树层叠,流水淙淙,丘壑烟霞,幽映回绕,郁郁勃勃。一切又显得那么平易、亲切、自然、朴实,却又不乏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著名艺评家陈传席先生评价他的画说:细观每一幅画,皆浑朴厚重,随意率真,苍劲老辣的笔墨中又不乏清雅之气,实属难能可贵。观其用笔,当属上乘功夫,他用笔多曲屈婉转,下笔重,用笔狂,点、曳、拂、披、顿、转、挫,笔法多变,或稳或速,无一处不变化。用墨则重淡焦枯随之,潇洒自然,浑厚而华滋。在当前画坛,实不多见。
    方坤先生长期担任地方文联的领导职务,政务繁忙之余依然坚持每日作画,且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我们坚信假以时日方坤先生的艺术前途会更加光明。
 
   
书画服务中心 WWW.SH1122.COM